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考试开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这个全城备考的热烈氛围里,倒也有人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小公爷徐弘基便是其中的佼佼。如今的徐弘基一改过去面貌,每天早早的便来到方宅,不需要人吩咐,便非常自觉的拿起了笤帚干起卫生。

    见到老师会叫早,碰到鸟粪也不会再捏着鼻子来拾起,一到午饭点就乖乖端着他的饭盆,跟在徐光启他们后面排队打饭

    方家自此以后便是一尘不染,徐弘基乐呵呵捧着往日嗤之以鼻的‘粗茶淡饭’,直呼真香。

    方华看着徐弘基的模样不由感叹,孩子总是挑食不吃饭怎么办,打一顿就好。

    ......

    万历十九年的应天府乡试正式拉开序幕。

    在正式进入考场之前,考生还需要经过一个叫做‘印卷’的步骤。

    按照规制,考试前三日,应届生员们需要携带自己的空白试卷去布政使衙门接受检查。

    明代的乡试,试卷纸以及笔、墨、砚都需要考生自带,其中,试卷纸包括草卷、正卷各12幅。

    首先,考生们需要在卷首事前写好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背景、三代简况、以及选治的《五经》科目。

    衙门里的印卷官根据各州府上报的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以及考生书写在卷首上的信息确认考生的身份。

    其次,便是确认考生自备的正、草试卷幅数及尺寸大小是否符合要求,严禁可能存在任何特殊记号以及夹层。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都符合规定,印卷官就要在预先准备好的登记簿上予以登记,并在考生试卷的折缝上加盖大印。

    同时在试卷尾部盖上刻有印卷官姓名的长条印记,表示考生及其试卷都已通过了确认。

    考生拿到经过确认的试卷,也就等于完成了参加乡试的最终报名手续,下一步就是就等待正式进场。

    国朝之初,生员入场是从考试当天五更开始,但由于后面生员数量越来越多,且入场搜检时间越来越长,所以考生入场时间就被提前到了四更、甚至更早的时间。

    正是:明远楼头星斗稀,三声画角雁南飞,此时父母应相说,共喜儿郎入棘闱。

    这一天,就连一贯懒床的方华天不亮就爬了起来。

    准备了这些天,今天就看小老弟这最后的一哆嗦了。

    这些天,他和灵儿把金陵城逛了个遍,朝发夕回,空车出去回来都堆的满满当当,买回来的东西,光他记得的就有。

    考试用具:新方巾、考篮、铜铫、号顶、门帘、火炉、烛台、烛剪、卷袋,每样三分。

    餐食用具:碗筷、月饼、蜜橙糕、莲米、圆眼肉、人参、炒米、酱瓜、生姜、板鸭。同样每样三分。

    经过李贽提醒,还特意去了东城,买了一种叫做‘阿魏’的玩意儿,说是可以防止考试写错字。

    方华到了东城一打听才知道,这个所谓的‘阿魏’原来是味中药,因其强烈的香味,可以让考场中的考生安神止燥。

    一大家子忙的四脚朝天,准备进出考场的考生方征明,除了顶着两个黑眼圈外,倒是显得出奇的平静。

    毕竟,该做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发挥水平,尽人事听天命。

    简单吃过早饭,两辆马车,挂着上元县衙的灯笼,就从衙门口泼剌剌而出。

    无云遮月的天空下,繁星满天,一辆辆马车闪着灯火,从四面八方向贡院街汇聚。

    方华明显可以感受到越靠近贡院,他们的速度就越慢,终于在最后的一个拐角处,马车被彻底堵的一动不动。

    方博谦把脑袋从马车里探出去,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连连摇头,感叹他当年考试的时候也没见过这么多人呀。

    方征明脸色倒是如常,还能安慰着老爹放平心态,晚到一点不打紧,但显然,他的眼睛里还是有藏不住的焦急。

    方华看着半天不动的车流,感觉前面肯定是出了问题,便决定不能继续坐车了。

    三人将车上打包小包的东西都捆扎完毕,每人抱着一大捆,钻着车缝,顺着车流往江南贡院走去。

    果然,最前面出了车祸,两家士子的马车搅到了一块,各自准备的器材用具,料理食物散满一地。

    两家主仆当家对骂,把个车道堵的严严实实。

    路程也不剩多长,行不久,便可以看到贡院高高的楼牌。

    江南贡院东起桃叶渡,西至状元楼,南临秦淮河,北抵健康路,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