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 考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明代乡试承系前朝,一共分为三场,持续九天,其中八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考题一共37道。

    其中,第一场试题最多,也最重要,共23道,甚至形成了“率重首场,首场既收,二、三场苟非悖谬,无复落者”。

    即使礼部一再三令五申,要求主考官们一视同仁,“并重三场”和“不许偏颇,止凭文字高下”。

    但由于实际情况所限,考官们在评卷时依旧只会看重这首场,二三场只需文理通顺,没有一些低级的错误让人抓住,就可顺利过关。

    鉴于现实情况,李贽的应试教育便采取了非常有针对性的策略。

    第一场既然那么重要,那么他就让自己的三个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第一场。

    其中,第一场的23道题里,《四书》义3道,属于必考题。《易》、《诗》、《书》、《春秋》、《礼记》等五经义各4道,属于选考题,每个学子只需要选治一经。

    必考题没的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揣摩出卷的人的想法,提前进行模拟。

    明代的出卷人,主考官拥有最终决定权。

    为了尽可能对考题进行保密,不给泄题留下机会和空间,明廷规定乡试出题须在锁院后,按照考试场次先后分三次进行,也就是说除了应天府需要提前把试卷交给皇帝御览外。

    其他地方的乡试,只能在该场考试的前一天,由众考官们在贡院内,完全封闭的情况下秘密拟定。

    出题的方式大致流程是,先让人将《四书》各分为十段,主考官选择某书某段,让同考官在本段内各拟一题,最后再交由主考官定夺,决定本年度《四书》义的考题。

    五经题也类似,不过由于是选考,姑多了一道程序,先由各经分考拟出考题,再交由主考裁定。

    这样一来,把握主考官的情感倾向,和个人经历,对于能顺利猜题的作用就很大了。

    虽然明廷对于乡试试题拟了许多基本要求,比如考官出题,《四书》、《五经》题只能来自书中那些义旨精深的地方,不必拘泥忌讳,也不可将那些耳熟能详的颂扬语句等常拟之题做题。

    又比如,考官出题不得有个人倾向,不得将个人经历掺杂在试题之中。

    但就像礼部要求考官“并重三场”一样,各地的乡试出题依旧开放性极高,免不了受到主考官个人直接影响。

    这一届的应天乡试的主考官,大家已经心照不宣,知道主考官是谁,李贽就开始让他的学生们,大量阅读甚至背诵焦竑的文章,自己也熬了几个通宵出了十八道道四书题的模拟题。

    以李贽丰富的实战经验来看,今年的乡试题逃不出这十八道里面。

    解决了《四书》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五经》。

    由于《五经》是分科考试,为了避免三个人相互竞争,白白浪费名额,所以李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经文科目。

    其中,方征明专治本经《易》义,徐光启专治本经《书》义,李之藻专治本经《书》义。

    搞定了分科问题,李贽还亲自跑了金陵城的大小书局,为他们搜罗了大量宝贵的往年真题。

    后面的工作就没有捷径可走了,那就只能咬牙切齿的背吧。

    这样,整个方家很快就沉浸在之乎者也的奋战之中,整个院子里都酸气冲天,婶婶直呼现在包饺子连醋都省的买了。

    就在金陵城满城拽文,酸儒满地的热络氛围里,也有几件其他事情成为了南京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件是终于得到升迁的,六品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上书弹劾内阁首辅申时行,说申首辅掌握朝政八年,柔而多欲,任用私人,糜坏乱政,请万历皇帝严惩申时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直默默无闻、喜好戏曲杂戏的汤显祖,一下子成为了南京城的风云人物,满城的官员权贵都在翘首以盼朝廷后面的决定。

    而汤显祖自从上书后,便闭门不出,亲友不见。只孤独等待那可能落在他头上的厄运。

    另一件事情与之相比,就花边的多。三天前,被称作唐伯虎之后江南第一才子、应天巡按的亲外甥范允临亲自登门,想为烟雨楼的头牌花魁薛素素赎身,但遭到了薛花魁的婉拒。

    恼羞成怒的范大才子几乎在烟雨楼发飙,好在这几天他老舅也有自己的烦心事,没空理自己这个大外甥,烟雨楼这才保住了自己可怜的屋顶。

    这下,无论范允临怎么气急败坏,也只能暂时收住心了,乡试在即,无论他对自己的实力,还有后台有多自信,范允临还是把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