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既济未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豫州文邓县背靠葬马山,其山多陶土,邓县大大小小的作坊做出了很多流传半个炎朝的陶瓷,其瓷光滑细腻,如美人冰肌玉骨,扣之有金石声,称为文瓷。炎朝官府在文邓县有一个规模最大的瓷窑,名为邓窑,而这县上的人家大部分以培陶抟土为生,甚至有的人家入了匠人籍,可以免去赋税。

    晏晏第一次看到这种与蓝田县的美玉并称的文邓瓷,也是久久驻足,惊讶这瓷器的圆润。

    谢客看她心中喜爱,便笑着和她道:“我带来的钱不大多,且马车颠簸不好安放,回长安我们搞几个放在屋子里。”

    “我又没说要买。”晏晏看都不看一眼,往前走去。刚才谢客的这句话,已经是把她当做家里的一员了,对于这种无意间透露的亲近,让她下意识想要稍稍避开距离。

    “我叔父很喜欢这些玩物,他的书房出了书册简牍全是这种东西。到时和叔母讨要,她肯定会毫不吝惜。”

    谢客提到了叔父叔母,晏晏对这两人几乎没有印象,从谢谢的口中大概可以猜出叔父是个有些迂阔的老士子,叔母是谢家叔父二十余迎娶的扶风女子,不是什么刻薄的人。

    这是他们离开吴郡白门县的第十四天,天气晴朗。

    牧喜在集市尽头的一家店里修补马蹄铁,谢不敏拿着谢客给的十几个铜钱去买糖葫芦吃,谢客叫他多买两串带回车。

    晏晏和谢客一前一后在小镇的集市上闲逛,虽然是造瓷大户,这里的集市上摆出来的瓷器不多,原因是外地人不多。那些陶瓷商人一般和这些瓷窑有文书来往,不会直接到城中购买。所以晏晏刚才看中的那个双耳冰燕瓶价格很高,摆明是卖给那些行经此处或慕名而来的人。

    文邓城的房舍色调偏向灰黄的土色,和江南的白墙青瓦比起来像个粗糙的汉子,无怪乎晏晏说一点也不好看。

    “这边都不见有水,四处灰扑扑的。”晏晏笑着和他说。

    “再走几十里就有一条不小的河流了,古时候叫淇水,如今叫淇河。传言这条河不染尘埃,发于幽府黄泉,明日就能看到了。”

    晏晏对这些所谓传说不感兴趣,前边树下是围着一群人,外面可以看到一张青黑色的道幡,谢客一看便知是那些行走的算命道士。对于这些没多少墨水,练就一口伶牙俐齿的方士,谢客的态度算不上友好。

    但是如今圣上逐渐有好黄老学说的迹象,甚至供奉了几个方士,有时开坛设醮场,有时画符箓。对于这种行为,有过几个老臣轮番进谏,皇上收敛很多,但这个皇帝好功喜祀的性格,谢客看得很清楚。

    百年前的大正朝开国皇帝即是喜欢炼金丹,求长生,最终国祚三世而竭,天下分裂,直到二十多年前炎朝代宗周而立,短短数年间再扫六合,一统天下。

    “谢谢,那边在做何事?”

    “道士给人看相,赚取钱物吧,要不要去看看?”

    晏晏点头,谢客就带着她一起去看。旁人看来这就是一对普通的兄妹,没有谁家夫妇会是这般随意。

    树下除了幡上画着符箓的道士,还有个卖瓜的人,道士看起来扮相还行,麻布道袍,须发斑白,飘逸灵动很有仙风道骨的模样。不知道他是哪里借来的桌子,桌上除了龟甲,一字排开五文铜钱,不知道是收取的费用还是卜卦的用具。

    谢客护着小妹妹站在卖瓜老者身边看热闹,不得不说这种热闹能聚集很多人围观,第一个参与的却很少。

    一群人围在一起,没有人上去,有的人觉得无趣就走了,剩下的推推搡搡,还是没有人去花几文钱。那老道士老神在在地坐在桌后拈须,好像完全不担心没有人上去。

    “我要是他,就有吆喝几声,说几句不准不收钱或者第一位免费。”晏晏小声出主意,谢客点点头,那老道士不知是耳朵好还是无意,朝这对小年轻人看过来。

    谢客不理会,花了五文钱买了两块井水泡过的瓜,一人一块毫无形象地蹲在那吃起来--若说晏晏是奇女子,谢公子这样的读书人也是文苑之奇葩。两人交头接耳,啧啧有声,十分开心。

    那道人果真喊了一嗓子:“麻衣铁口,神算无咎。游方豫州,因缘故留。谓我何求?为汝解忧。若如不善,分文不收。”

    嘿,还真有意思,谢客听着这顺口,和晏晏说:“一看就是只能在这些地方混口饭食。厉害的道士要往长安去,不济的也要混个文牒,或者一起建个道观坐山垂钓,这种老道或许比那些观里的道人会说,得到的‘无益之施舍’定要差很多。”

    “什么‘无益之施舍’?”

    “我一个友人打趣说世上无益之施舍有两种,一为施与路乞,二为舍与方士……是不是很有意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