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始计第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海文化节、经贸日活动等顺利举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哥德堡市与同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州、上海之间的友谊得到了新的发展。

    企业家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公关好时机。

    在随船而来的诸多瑞典企业当中,沃尔沃集团在“哥德堡号”抵达广州的前一天,宣布新车型S40在中国上市。就像沃尔沃集团所说的:把新车上市和“哥德堡号”抵达中国联系在一起,是为了进一步把北欧文化和瑞典文化传递给中国人。这一举动不正是恰逢其时吗?

    而在广东电信市场占据重要位置的爱立信集团则是瑞典来访商团的重要代表。厂家举办了隆重的媒体联谊会,热情邀请广州、深圳的各大媒体记者亲自走上“哥德堡号”,感受瑞典人的航海技术和海洋文化。当然,人们也记住了爱立信的热情友好。其他众多的瑞典企业也各显其能,广泛联谊当地媒体,使企业信息、品牌形象广为传播。

    对于瑞典来说,此次“哥德堡号”的航行巧妙地把政府公关、经贸公关和企业公关三者整合为一体。政府公关的顺利进行有力地推动了经贸公关的良好收效;经贸公关使得政府公关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和成果;众企业借着两国政府外交活动的进行、文化经济交流活动的开展广泛传播美名,打造国际化形象。

    “哥德堡号”同样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契机。一些善于发掘商机的中国公司纷纷慷慨解囊,参与“哥德堡号”的赞助,借助此次公关事件为企业、为自身树立良好的新形象。因为此次航行将路过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随着“哥德堡号”的航行,中国企业的名字会随之名扬四海,有更多中国企业将投入到国际贸易中。

    企业发展广泛借助政府公关手段,运用外交工具,将影响力扩大,对外树立起在国际舞台上活跃友好的形象。政府公关是政府在特定社会环境中通过大众传播来协调公众关系的科学管理活动,它能帮助整合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文化力、传播力、协调力,从而影响社会公众,协调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各种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如果企业能把自己的经营活动和政府公关进行整合,就可以极少的成本投入收到比其他形式的公关更为强大的轰动效应,从而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与其他企业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

    处世使用范例

    给自己找准位置

    每个人都有很多能力,但总有一种能力是最擅长的。只有找准自己最擅长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调动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成功。

    一个人要充分地估测自己,给自己找准位置,充满信心,真诚地估计自己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事,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多少杰出成功人士的经历说明:假如你不仅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而且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在充分发挥才能优势的基础上,在扬长避短的前提下选择你的起点、着力点和努力方向,你就能少走弯路。

    乔·吉拉德192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贫民窟,他从懂事起就开始擦皮鞋做报童,然后又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但由于没有找到最适合做的事,他没有取得成功。朋友都弃他而去,他还欠了一身的外债,连妻子、孩子的吃喝都成了问题。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卖汽车,步入推销生涯。

    乔·吉拉德以极大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推销工作中,只要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里,他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他的产品,同时也推销他自己。3年以后,他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被看好,而且还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的3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至今还保持着销售昂贵产品的空前纪录——平均每天卖6辆汽车!他一直被欧美商界称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商品”的传奇人物。

    乔·吉拉德做过很多种工作,屡遭失败。最后他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销售员,终于获得了成功。成功的最直接、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否则,你将在众多人的参考意见中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兵家使用范例

    吕布制造假象诱骗曹操

    曹操在濮阳的战役中,一直没能取得胜利,但攻城心切,便率军强攻硬打。当时辅佐吕布的一位谋士见此情形对吕布说:“曹操现在正苦于无计攻城,我们可以利用他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使用抛砖引玉之计诱他入城,中我埋伏。我城内有一户姓田的富豪,在这附近比较有名气名望,如果令他诈为内应,曹操必定不会怀疑。”吕布一听,便开始依此计行动起来。

    这天,曹操在营中正为无计破城而急躁不安时,突然由城里传来一封密书。书中说:“吕布残暴不仁,民心大怨。现在他已带兵去黎阳,城内只有高沛守城。如连夜起兵攻城,我可以内应。以城上插白旗,大书‘义’字为号。”曹操便令军兵在门外候伏,将近三更,果见该门打开。曹操率先带兵冲入城中,一直冲到州衙,路上也没一个人,这时,曹操方知中计。急下令退兵,却见四面城门已被烈焰封锁。曹操东撞西碰,寻不到退路,后来在大将典韦的掩护下,才冒火拼死冲出城外,逃得性命。

    兵需用诈,兵不厌诈。吕布利用曹操攻城心切的心理,千方百计,制造假象诱骗对方,迷惑敌人,从而给对方造成错觉,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军事条件,以较小的代价夺取较大的胜利。

    商战使用范例

    京都窑业进入日本市场

    1959年,稻盛和夫在日本创建京都窑业公司。在他和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过了不久,公司的发展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是难以接到一些大的订单。因为当时美国产品占有大半的市场,大的电器公司信任美国的产品,根本不采用日本厂商自己生产的东西。

    面对这种局面,稻盛考虑到既然日本市场难以打入,不如以奇招取胜。这一招就是先使京都窑业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取得成功。他知道美国厂商不同于日本厂商,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崇尚合理及自由,不管卖方是谁,只要产品精良,经得起他们的测试,就可以采用。当美国的电机工厂都使用了京都公司的产品之后,再输入到日本,以引起日本厂商的注意。届时,再来开拓日本市场就容易多了。

    于是,稻盛在美国的东西海岸之间来回奔走,一家一家地拜访,访遍所有电机、电子制造厂商,却一再遭受到失败,但稻盛并不气馁,终于在拜访数十家之后,碰到德克萨斯州的路缅公司。这个公司为了生产阿波罗火箭的电阻器,正在寻找耐度高的材料,经过非常严格的测试后,京都的产品终于击败西德和美国许多有名大工厂的产品,被采用。

    这是一个稻盛所希望的转折点。京都公司的产品获得路缅公司的好评而采用后,许多美国的大厂商也陆续与他们接触,采用了他们的产品。这一切终于使稻盛如愿以偿,将产品输出到美国。就这样,京都窑业公司在一夕之间打响了知名度,从而获得日本厂商的信赖和承认。

    产品欲进日本,先去美国,稻盛的一记奇招,使得京都产品打入铜墙铁壁般的日本市场。这正是孙子“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谋略的最佳运用。

    处世使用范例

    藏锋露拙,隐强示弱

    都说“枪打出头鸟”,在处事上,适当的“藏锋露拙,隐强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清除不满或嫉妒。让别人减少防范,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能而示之不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表示没有作为,有的表示没有追求,有的表示没有进取,使对手失去竞争的威胁感而自己则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反客为主,击败对手。例如,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的朋友要离,就是一个善用“能而示之不能”的高手。要离身材瘦小,每次他和别人比剑时,他总是先取守势,等到对方进攻疲敝,再突然进攻,刺中对手。因此,他成了当时无敌的击剑高手。伍子胥向他请教取胜秘诀,要离说:“我临敌先示之以不能,以骄其志;我再示之以可乘之利,以贪其心。待其急切出击而空其守,我则乘虚而突然进击。”要离“能而示之不能”,以“不能”的假象掩盖“能”的实质,最终取得了“能”。有的人聪明反装作糊涂,假痴不癫甚至有意使对方看不起自己。譬如刘备被困在曹营,整天在后院里种菜,曹操煮酒论英雄,想试探刘备的志向,刘备则“巧借闻雷来掩饰”,混过了关。蔡锷为掩饰自己报国的志向,故意装作迷恋酒色、无所作为,最后在小凤仙的掩护下逃出牢笼,这些都是对“能而示之不能”的运用发挥。

    适时“装傻”

    能而不能在人生中就是一种装糊涂的艺术。郑板桥有一句箴言:“聪明难,糊涂难,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聪明示之糊涂,能而示之不能,称谓智能;声色披露,不能示之能,俗谓逞能;缺智乏谋,临敌无计,乃谓无能。

    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开阔,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不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又这样快改变主意了?”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不吉祥。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人。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了。所以我决定不把树砍倒。”

    商代末期,商纣王通宵喝酒而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日子,问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从人说:“身为一国的主人,而让一国的人们都忘记了月日,国家就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是什么日子了。

    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收敛。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杀身之祸。适时“装傻”,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兵家使用范例

    司马颖突袭司马伦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是千古流传的军事名言和世人皆知的箴语格言,南宋辛弃疾这样评论道:“举天下之大事而蔽之以一言,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是谓至计。”(要成全、成就天下的大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是最高的计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是孙子“诡道”的精髓,用兵就是以“诡道”作为原则的。简单地说,诡道就是“欺敌”,不断地制造玄虚,让敌人摸不透我方的真实意图,从而打乱敌人的战略思想,兵力部署和运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就会由实转虚,由有备而转化为无备。然后,我方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发起攻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战胜敌人的把握就很大了。孙子认为,用兵制胜的秘诀,必须随机应变,无法先行传授。

    西晋末年,各诸侯王之间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最终爆发了“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成都王司马颖借机兴师讨伐。双方军队在黄桥(今河南淇县西)遭遇,司马伦兵力强大,司马颖出师不利,死伤万余人,全军为之震动。司马颖准备退守朝歌(今河南淇县)。军中谋士卢志、王彦进言司马颖说,我军失利之后,敌人必生轻我之心。此时遇难而退,消极防守,势必令全军士气不振。而现在敌人刚刚取胜,一定会对我军疏于防守,不如趁机挑选精兵,趁夜出击,说不定可以反败为胜。司马颖认为他们言之有理,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当时司马伦及其部下正欢喜庆功,陶醉于黄桥大捷。司马颖突然向他们发起进攻,打个措手不及,最终司马伦逃脱,其部下群龙无首,溃不成军。本来弱军遇到了强敌,几乎没有了胜算的把握,加之消极防守、士气受挫,司马颖几乎要兵败无疑,但谋士们认真分析当时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用“我之优势”出其不意攻“敌之弱势”竟然迅速地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反败为胜,不得不令人称奇。所以,对战争中的双方来讲,每时每刻都要加强军事戒备,以免对方乘虚而入。

    商战使用范例

    超时空经营思想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要奏效,行动上必须要抢在对方思绪的前头。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领域的竞争,可以说比军事和政治的斗争更为激烈,更为复杂,更为危险,更为残酷无情,因此高明的企业家运用“算在人先”的谋略,才能事先做好充分而周密的准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打有准备之仗,永远掌握主动,使企业百战不殆,游刃有余。

    日本立石电机公司近几年来产品销售额每年以两位数的幅度递增,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力挫群雄,立石电机公司抢先在市场上推出的产品很多,比如,日本第一台自动取款机,世界第一台信用卡核准机。当别的企业尚在专心生产机械性或电气类的产品时,立石电机公司已经开始运用新兴电子学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研制工作。

    尽早预见市场需求,抢在他人之先迅速研制新产品。该公司总裁石简言一语道破天机。这就是公司成功的秘诀。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必须具有这样超时空的前瞻性思维,把握“面向未来”的经营策略,善于对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缜密的推断和科学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永远走在时代潮流和同行之前。

    处世使用范例

    赫梅尔的辩护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是孙子“权诈之兵”的精华部分。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要战胜对手,同样需要选择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实施进攻,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美国有名的大律师赫梅尔曾在一起赔偿案中代表某保险公司出庭辩护。

    开庭审判中原告声称,我的肩膀被掉下来的升降机轴砸伤,如今右臂仍抬不起来。

    原告十分艰难地把右臂举到齐耳的高度,以示再也举不上去了。

    “那么,你在受伤前能举多高呢?”

    赫梅尔刚问完原告不由自主地把右臂举过了头顶。在座的人顿时哄堂大笑。原告的谎言被彻底揭穿了。

    赫梅尔大律师就是以右臂能举多高的提问转移原告的注意,出其不意,在原告的注意力来不及转移时,迅速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王古士讨债

    从前,高利贷出租者王古士借了2000银币给王利财,两人立了一张借据。

    不久,王古士发现借据不见了,心里十分焦急,怕到了租期,王利财不认账。

    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王古士给王利财写信,信中写道:我最近手头紧,请将借去的2500银币归还。

    过了几天,王古士得到王利财的回信。信中申明自己只欠2000银币,而不是2500银币。

    这样,王古士又得到了借钱的证据。

    人的注意具有指向性的集中性,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对待某一事物时,同时会忽略其他事物。这时就有可能被对方“攻其不备”。

    先制造假象,混淆视听,使对方注意力集中到其他地方,然后趁对方毫无准备的空隙进行突袭,大获全胜。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兵家使用范例

    从思想上注重庙算

    战场上的胜利,常常属于胆大心细、谨慎用兵的指挥员,而关键之处,就是要求将领有神机妙算的本领。妙算,在《孙子兵法》中作“庙算”,原指古时候用兵在庙堂里举行一定的仪式,谋划作战大计,预测战争胜负,因此它引申义为测和谋划,一旦战争来临,或攻或守,或进或退,敌情,己情,有利条件、不利因素,使用多少力量、兵力、怎样部署,把握什么时机,采取什么方略,达到什么程度,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以及作战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等,都要进行部分的庙算。

    自有战争以来,作战双方总要进行一定的妙算。只不过有算得多与少、正与误、自觉与不自觉之分,以及将帅亲自去算或是让军师、参谋、智囊团来算,在“战车”、“马背”上算或是在作战室、参谋部、大本营里算之别。在军事决策中,谁来运筹、用什么方法运筹、以哪里运筹等手段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变革而发展变化的。但是,算得周密与不周密、正确与错误、自觉与不自觉,却是衡量一个军事指挥员思维能力优劣的主要标志。因为虽说战争之胜负取决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等诸多因素,但仅有这些因素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指挥员的主观努力,对这些因素综合思索,进而作出科学决策。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决策得当,战之即胜,决策失误,败之无疑。

    积极主动地搞好庙算,是对指挥员的根本要求。高度重视庙算的作用,这无论从战略、战术,以及战斗角度而言,都应如此。对于弱者一方,在强敌面前需要庙算,而且在庙算中要从最困难处着眼,充分估计战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制定出包括失败后如何行动的多种应变方案,预备多种手段,以争取把握应变的主动权。只有真正从思想上注重庙算,才能为摘取战争的胜利果实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三国时,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于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2年),设置百官,自立为燕王,与曹魏分庭抗礼。景初二年春,魏明帝曹睿令司马懿领兵讨伐公孙渊。司马懿整装待发时,明帝问他如何打败公孙渊。司马懿回答说:“如果公孙渊明辨形势,就会断然割弃眼前利益,弃城出走,以此拖延时日,疲惫我军,待机而战,这是上策。可是公孙渊智浅寡断,上策难用。他必然会认为我军孤军深入,难以持久,定会依托辽河据守,一旦接战不利就会退守襄平,这是下策。我军定能在襄平打败他。”曹睿听后,赞叹道:“看来讨伐公孙渊之战,都在将军心中了。”于是司马懿根据自己的庙算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便率军渡过黄河,穿越华北平原,直捣公孙渊。结果,此次战役,确如司马懿所算的那样进行,叛军大败,公孙渊被斩。司马懿能够决胜千里,在于他能够正确地分析敌我形势,在庙算上棋高一招。

    商战使用范例

    财富面前无出身

    当今世界一日千里,财富故事也令人应接不暇,不是某某做生意发大财了,就是谁炒股票又赚了几十万,或者昔日的农民工开着小轿车从你身边驶过。这一切,你怎么看待?

    创富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命运的改变就在你的意识和观念里,只要你认识到并且行动起来。

    20世纪初,小约瑟夫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而偏僻的乡下。在他8岁时,一场熊熊大火把他全家赖以栖身的小房子烧成了断壁残垣。本来就贫穷的家真正一无所有了,小约瑟夫一夜之间成了一个小乞丐。

    兄弟姊妹们先后被别人领养走了。当一对老年夫妇要领养小约瑟夫的时候,小约瑟夫仿佛才从梦中惊醒。“就是当乞丐我也要和妈妈在一起。”他意识到自己从小失去了父亲,再不能离开母亲了。

    于是他来到纽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金碧辉煌的摩天大楼,脑满肥肠、珠光宝气的贵妇人,这些华丽和新鲜让从乡野里来的小约瑟夫大开眼界。他以为自己也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了。但是,当他跟随母亲来到位于纽布鲁克林区的居住地时,看到的是和外面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杂乱肮脏的街道,低矮潮湿的贫民窟,瘦骨嶙峋的人们。小约瑟夫不懂,为什么有人享福,有人却受苦?在这个世界上人们过的生活竟会相差这样大。

    不久以后的一天,母亲不幸被大火烧伤,只好住进医院。小约瑟夫不知道为什么那些有鲜花有地毯有白衣天使特别护理的病房母亲不能问津,只能住进乱糟糟的大病房,而且还要忍受护士那些不耐烦的眼神。面对医院四周林立的饭店里飘出的饭香,饥饿的小约瑟夫只能在垃圾桶里翻找着别人扔下的食品。

    从他身边走过的人,鄙夷地扔出一句话:“穷鬼。”这深深地刺痛了小约瑟夫的自尊心。他警醒了:没有钱永远会被人看不起!欢乐幸福、沉重悲哀,这一切,都和金钱有关。金钱是旋转世界的魔方。

    小约瑟夫暗暗发誓,绝不再受金钱的奴役。他也要过上有钱人的生活。

    1911年,年仅11岁的约瑟夫出现在曼哈顿区百老汇街纽约的证券交易市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听到也看到有的人从一无所有的穷汉转眼成为拥有百万的富翁。他被震惊了,浑身的血液在沸腾。这才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天堂,他发誓要加入这个行列!

    3年以后,14岁的约瑟夫从一个小男孩长成一个腰宽背阔的男子汉了。他没有征得母亲同意,就不假思索地辞掉了珠宝店小伙计的工作,雄心勃勃地要向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露天市场进攻。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当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纽约证券交易所一派冷清,往日热闹非凡的景象荡然无存。年轻幼稚的他只好重新找工作,但他决心要找一个与股票有关的工作。然而,没有一家公司的大门向他打开,当他几乎要绝望时,爱默生留声机公司收留他做了办公室的收发员,中午还兼任接线生。不久,他发现虽然爱默生留声机公司发行股票,但是自己的工作却与之毫不沾边。终于,一天上午,他鼓起万分的勇气敲开了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大胆地说:“我要做您的股票经纪人。”

    总经理没想到其貌不扬、身份卑微的小约瑟夫居然有此胆量,他的举动征服了总经理。两个星期后,他开始为总经理绘制股票行情图。

    在这家公司,小约瑟夫兢兢业业绘制了3年的股票行情图。为了多挣些钱贴补家里,他开始为华尔街劳伦斯公司做同样的工作。耳濡目染和苦心钻研,使得他对炒股从不熟悉到熟悉,炒股经验也在不断地增长。股市的大门渐渐被他撞开了。

    当约瑟夫17岁时,他决定要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虽然他倾其所有也仅有255美元,但是他也要登上属于自己的财富舞台!

    第一年,小约瑟夫一帆风顺,赚了16.8万美元。之后,随着战争结束,他购置的钢铁公司的股票大量暴跌,转眼他又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想,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再坚持干下去!

    为了提高自己控制变幻莫测的股市的能力,他疯狂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并遍访各路股市高手,吸取经验。

    1924年,小约瑟夫经过分析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是有利可图的。这些股票利润虽然不算太大,但风险极小,他就把精力放在了这些股票上。开始时资金不够,他就和别人合资经营,不到一年,他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20岁时,他成为了股票大经纪人,每月收益达20万美元,在当时的金融业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能拥有这样一方领地,的确不多见。

    当经济危机席卷美国时,约瑟夫把眼光转向了矿产丰富的加拿大,通过与加拿大产业巨子联袂开设黄金公司,取得了该公司59.8万股的上市股票。在他们的参与下,股价扶摇直上,他看到股价涨得过热又悄悄地卖出。一个月后股价大跌,他因提前抛出而赚了130万美元。

    凭着要跻身富人行列的强烈愿望,凭着过人的胆量和行动,其后的20年间,约瑟夫不仅拥有了金矿,而且还吞并了诸如铀矿、铁矿、铜矿、石油等能源产业。除此之外,他的房地产生意也做得很红火。约瑟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亿万富翁。

    人生是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一个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锐意进取的人马上行动,摆脱命运的羁绊。如果只是发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感叹,认命、听从命运的摆布,将永远也走不出贫困的沼泽地。

    处世使用范例

    把眼光放远

    高明的战略家和指挥官,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成功的关键就是庙算,即事先的谋划筹措、分析研究,从而根据具体的客观现实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在人生之中,也是如此。

    成功人士通常具有战略眼光,即使他们在决定眼下需要的改革时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的许多见解是以目标、质量或价值为导向的,但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问题是”,这种想法无疑为他们明确“未来”目标提供了催化剂——考虑未来目标是一种远见。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三位砌砖工人的工作态度。

    有人问:“你们是在砌砖吗?”

    第一位工人爽快地答道:“对,砌砖。”

    第二位工人也跟着说:“对,我们是在砌砖。我们在做每小时10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则摇了摇头,说:“你问我在砌砖吧?不。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虽然这个故事没有告诉我们3位工人的未来,但我们能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会有不同的结果。很可能,前面两位工人仍是砌砖工,他们缺乏远见,他们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并没有什么动力推动他们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可以推测的是,那位认为自己是在建造教堂的工人,不会仍然是砌砖工,也许他已经成为一个工头或承包人,或者是一位建筑师。他会不断地因为他的远见卓识而得到提升。

    被誉为清代“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曾经有一句名言:“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被世界各地华裔商人奉为“经营之神”的范蠡便是一位极有眼光的人,他的成功源自他的眼光。

    范蠡是越国大夫。约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亡吴兴越。恢复越国后,范蠡高瞻远瞩,不为诱人的官位所左右,而是认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他预见到官场上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便急流勇退,弃官而去。

    范蠡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家人,一边在海滨垦荒、种地,养殖五畜,一边看准机会做买卖赚钱。由于范蠡聪慧敏捷,理财有方,时隔不久便积累了巨额资产。齐国国君闻其贤名,欲请他当齐国的丞相。范蠡听到这个消息后,悄然隐退,并将家中财产尽数赠给亲戚朋友。最后,范蠡来到山东定陶。范蠡认为定陶位于天下中心,交通便利,从而定居于此,自号陶朱公。因此,后人更多的只知陶朱公,而不知范蠡。范蠡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从不只顾眼前利益,就事论事,而善于用长远的眼光和谋略去指导日常活动,处处比别人棋高一招。

    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成功和失败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决定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标、决定掌握自我而不受制于环境、决定把眼光放远、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决定继续坚持下去,这种种决定做得好,你便会成功,做得不好你便会失败。把你的眼光放远大些,没有哪个人是因为短视而成功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