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四章 五千两的问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不是前年的亏空吗?当时在任的还是朱知府。

    今年三月钟知府上任时,肯定要和前任知府交接各种账目和仓库,他自己没交接清楚?”

    刘通判答道:“我也不清楚交接时有什么情况,反正钟知府最近才发现这个问题。”

    林泰来无语,这就是钟知府活该了。

    按照官场规矩,前后任交接的时候,要把账目都对清。如果在交接时发现亏空,往往是前后任各负责一半。

    但如果正式交接完毕,新上任主官接过了大印后,再发现新的亏空之类的问题,那就要新主官自己负责补上了。

    就算是被坑了,也只能怪自己当初眼睛没擦亮,打落牙齿和血吞。钟知府如今遇到的,就是这么个情况。

    林大官人无动于衷的说:“那让钟知府自己慢慢补呗,与我有什么关系?”

    他又不是圣母救世主,谁的忙都要去帮,和钟知府又没什么交情。

    刘通判苦笑着说:“钟知府托我问个话,你有没有兴趣把这个亏空补上。”

    林泰来惊奇的说:“让我自掏腰包给府衙补亏空,是我傻了,还是他傻了?”

    刘通判又道:“但钟知府说了,两县济农仓可以从官办再恢复成最初的官民合办,由衙门和本地代表共管,可比照股东合伙模式。”

    一百多年前最开始,济农仓确实是官民合办模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官办。

    但只要有官民合办的先例在,打着恢复旧法的名头,好像也能从法理上解释的过去。

    听到这里。林大官人稍稍愣了下,这不就是“国企私有化”吗?

    只要有实力参与,傻子也知道不能错过啊!

    于是林泰来立刻转头对高长江说:“我们社团的宗旨向来是为衙门服务,所以帮父母官排忧解难,也是我们社团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上准备五千两银子,解决府衙所欠的这一万石亏空。”

    去年林大官人就琢磨过,如何以个人身份参与济农仓管理,只是知府那关肯定过不去,没想到机会这就来了。

    现如今市场米价大约一石五钱,一万石的亏空话,差不多用五千两可以补上。

    林大官人的话虽然豪气干云,但高长江却面露为难之色,“只怕拿不出五千两。”

    刚回来没两天,还没看账目的林泰来疑惑的问道:“五千两都不行?”

    高长江连忙把林大官人请到院子角落,低声回答说:“坐馆你定下的方针,说两年之内不以赚钱为第一要务。

    要保持积极扩张态势,以做大平台和扩大影响力、消灭竞争对手为最优先选项。

    九个都的传统社团收保护税业务,利润向来就微薄,去年总共也就一千多;

    木渎港税关那边,很多都转移过去帮助王税使堆政绩了。

    至于两位娘娘手底下的走私生意,大概赚了有几千两;

    工程队的业务,去年只是新组队试水,而且都是官府项目。新修一个城门和二十里河道疏浚,刨去成本大概赚了千把两。”

    林泰来忍不住说:“加起来也不少了!”

    高长江又答道:“都加起来看着挺多,利润能有个七八千,但有一部分是归了两位娘娘和你家私人腰包里。

    而且现在摊子铺的这么大,用钱的地方很多,再说今年坐馆还要开工兴建宅邸,总要预留一部分银子。

    所以说,社团确实能挣到五千两,但现在真不好凑出五千两。”

    林大官人长叹道:“没想到我们社团这么大的规模,还没有扬州城一家大盐商赚的多。”

    高长江倒是不觉得奇怪,“也不能这么说,坐馆组建更新社才一年时间,还是初期高投入的阶段,几年以后就不一样了。

    那些大盐商,据说也都是至少经过了两三代人的积累,才有了今日规模。”

    林泰来无可奈何的说:“原本以为,银子暂时也够用了,今日才知道,钱到用时方恨少。”

    高长江就建议道:“要不就算了,坐馆别去补济农仓的亏空了。

    我感觉为了一个共管名头,把社团银子都掏空不划算。

    再说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县衙去利用济农仓,又何必再多此一举。”

    林泰来摇了摇头,“参与济农仓管理对别人而言可能确实是鸡肋。

    他们就算管了济农仓,也无法发挥出更多的作用,无非还是针对民户赈济借贷,以及通过出粜来平抑米价。

    但对我来说,济农仓却非常有用,可以发挥的用处很多。以后你就知道了。

    而且现在虽然可以通过县衙利用济农仓,但如果日后县衙换了人又如何?还不如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

    高长江又劝道:“坐馆想的再好,也是巧妇难于无米之炊,手里拿不出五千两。

    而且这样大数额的银子,也没什么人能借给坐馆,家里藏银丰富的商帮,早就被坐馆得罪完了。”

    林泰来稍加思索后说:“所以在我想来,也只能去扬州城搜刮一下了,毕竟那边巨富多。

    而且他们也影响不到苏州城,即便出了银子,不会我影响我掌控济农仓。

    看来再去扬州城的事情,必须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说起扬州城,高长江就忍不住抱怨说:“当初在扬州城,坐馆从郑家手里租来了七千盐引,转手就分了大部分利润给漕军。”

    “行了行了,这话就不要再说了。”林大官人丝毫不后悔,“比起人心,银子又算什么!”

    高长江又提醒说:“济农仓只收粮米,不要银子,所以坐馆还需要找来大量实物。”

    “不要紧,我自有主张!”

    这边说完,林大官人又回到了屋里,对刘通判说:“你回去告知钟知府,他这一万石亏空,我想办法替他补上。

    但是要以捐献名义送粮入两县济农仓,然后我会指定人选作为民意代表参与济农仓管理,而且对济农仓事务拥有否决权。

    不过目前还不用着急,等秋收后新粮上市时再补亏空。”

    刘通判松了口气,这样好歹回去对知府有个交待了。

    虽然他有人撑腰不怕知府,但如果在衙门里天天被知府找茬也很难受。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