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献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你是何人?”李时珍拿着针的手顿了一下,皱眉看着眼前的年轻少年。

    石星倒是认出了方华,那天之后,他便对这个县令的亲侄儿刮目相看了。

    堂堂一部堂官起身亲自迎客。

    “方博士!”

    满堂哗然,这么个年轻小子跟石部堂还有关系?方华却没理会这些目光,而是向石星简单揖了一礼,

    “见过石枢院。”

    然后他走向躺在床上的石潭东,看着他苍白无血色的脸,对李时珍低声说道:“李太医,你这几针下去,病人可能会直接死的。”

    “为什么这么说,”

    李时珍对于医学,尤其是人命还是很严谨的,并没有如一般人被后辈指出错误后,会有的那种被冒犯感。

    “这个...是这样的,”

    方华绞尽脑汁用更通俗的语言向李时珍解释什么是细菌,什么又是感染。

    但等来的依旧只是李时珍的一阵白眼。

    好吧,方华决定换一种方式。

    “李太医,这世间和空气里存在这许多戾气、异气,如果我们直接用手里的针线缝合,这些戾气、异气就会进入病人的身体,那么病人就很可能会染更重的病症。”

    戾气、异气是明末医学家吴又可在他的巨着《瘟疫论》中的提出的理论。

    虽然吴又可并不知这些戾气、异气就是治病菌,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终于摸到了现代医学的大门。

    李时珍思考着方华戾气、异气的说法,脑海里蹦出了过去许多的医案。

    过去,李时珍在行医时,也采用过类似的简易手术。可是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有的病人明明治疗的很好,伤口也进行了很好的缝合,但过不了几天还是死了。

    难道真是这些戾气、异气的作怪,李时珍感觉困惑自己这么多年的东西有了一点松动。

    “那你说应该怎么处理这些戾气?”

    方华看李时珍终于算是认同了自己的说法,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在处理伤口之前,我们一定要先进行清创,也就是消毒。不仅仅对伤口要消毒,对于我们自己的双手,使用的器材都要进行消毒,未经消毒严禁接触伤口。”

    “那怎么消毒?”

    怎么消毒?这倒真是个大问题,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动手术基本等于谋杀。

    既然没有抗生素,方华也就只能死马当作活马死了,试试用中药汤剂消毒。

    “张大使,麻烦准备大黄三钱、黄芩一钱、黄柏...武火煎二刻钟。”

    张万和不敢贸然信一个十几岁小子的话,转头向石星问否。

    石星看了一眼李时珍,见他并没有反对,便也点头同意。

    张万和转身就要走,却被方华拦了下来。

    “刚才那只是清创的药方。还有双手的消毒,你还要准备皂角粉,苦参,黄柏,大叶按,后三者一样煮水过滤。至于缝合的针...”

    方华记得利玛窦那里有专门的缝合针,还有专门的羊肠手套,便舍去了李时珍的临时制造的针头。至于消毒问题,他一时也不可能制造出高压蒸汽,那就只能用沸水代替了。

    一切缝合的东西都准备停当,现在就差麻醉了。

    虽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腹部组织缝合,但针头在人皮肤上穿来穿去,也是一样会让人疼的休克。

    中医也有麻醉药,比如华佗的麻沸散,但那只是传说,根本就没流传下来。宋代也有麻醉药,有名有《扁鹊心书》中记载的睡圣散,主要材料是曼陀罗花。

    现在中医也一直在开展中药麻醉剂探索,并也进行过临床试验,主要应用在急腹部手术等,取得成果十分令人满意。

    方华记得其中的配方是:曼陀罗、生乌头、香白芷、全当归....

    太医院里所有值班不值班的人都被调动起来,兵部尚书亲自带兵上门看病,有谁还敢不卖力。

    终于,麻醉,消毒、缝合的药剂和器材都准备好了,无关人等都被驱离现场,四周挂上窗帘。

    利玛窦和李时珍各自守在一边,成为方华的助手,三人剪去自己的指甲、再用皂角洗手、药水消毒,最后套上羊肠手套。

    一切准备停到。

    大明朝第一场中西医合并的现代缝合手术即将开始。

    其实最后的缝合进行的很快,基本属于准备一小时,缝合十分钟。

    有两个当代顶级助手的帮忙,做好引流,方华三下两除二就完成了缝合,最后还有心的打了蝴蝶结。

    伤口缝合完毕,在伤口上敷上金疮药,再用纱布包好伤口,便可以宣布手术大功完成。

    “这么快就好了,”石星进来看见躺在床上,昏迷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